人工智能视域下传承曲艺之美

时间:2024年10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志伟

人工智能视域下传承曲艺之美

——第五届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侧记

  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每3年举办一次,旨在对涉及曲艺发展中的全局性、根本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和学术交流,为推动曲艺艺术实践和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学术支撑。日前,由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曲协、山东省文联、聊城大学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曲艺理论学术研讨会在山东聊城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余位曲艺专家学者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传承弘扬中华曲艺艺术之美”为主题,重点围绕“中华美学与曲艺艺术”“时代与曲艺的创新发展”破题,就曲艺艺术生态研究、中华曲艺的美学价值及传承路径、人工智能视域下曲艺创作的嬗变等若干论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华美学与曲艺艺术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的重大命题。对此,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委员、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鲍震培认为,“曲艺自诞生以来就深深地扎根于民族文化土壤,与人民群众的情感和生活保持着高度一致,这种‘人民性’的特点使得曲艺有着深厚的中华美学精神,有着为民族铸魂的强根固本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面对西方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思潮的冲击、着力增强文化自信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她进一步表示,近10年来的新曲艺主题创作艺术实践,不仅能够紧扣时代脉搏、反映时代风貌、反映现实生活,在立意、说理、造势、叙事、抒情、生趣等艺术美学层面,亦能够遵循和融通中华美学传统,彰显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和核心价值取向,从而实现曲艺生产的精品佳作与观众赏心悦目观演体验的无缝衔接。

  “中国古典美学塑造了中国传统艺术思想的脉络,引领了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方向,铸就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独特魅力。”沈阳大学文法学院研究生教学部主任鑫鑫认为,其美学精神尤其以最纯粹、质朴的方式存在于反映民众生活最迅速、最直接、最广泛的传统曲艺艺术之中,是曲艺艺术与民众最紧密联系的思想基础与情感底色,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曲艺文化景观。

  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陈爽表示,“执简驭繁”的曲艺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从曲艺艺术的音乐形态来看,它与西方音乐和传统音乐的民歌、戏曲相较,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质,即墨分五色的音色美、依字行腔的语言美、迟急顿挫的板眼美、相生相伴的伴奏美,它们的艺术本体中蕴含着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精神。

  中国曲协理论委员会秘书长、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副教授贾振鑫提出曲艺“智慧传达”的概念。“曲艺‘智慧传达’的信息,包括中国美学层面的‘意象美’、中华文化精神层面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曲艺传统层面弘扬真善美的‘劝人方’以及现代意义上的‘价值引领、精神培育’等诸多方面。”他认为,曲艺构成材料决定了“智慧传达”本质,曲艺创作思维构成了“智慧传达”基础,曲艺表演是“智慧传达”的保证,而曲艺社会功能实现依赖“智慧传达”。

  时代与曲艺的创新发展

  “创作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中国曲协副主席、一级编剧暴玉喜认为,坚持立场定向、立意铸魂、立地传情、立身推优,在方寸土地上紧贴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题、厚植为民情怀,以艺术的、审美的、形象的方式为时代精神赋形,努力创作书写人民伟大实践,体现时代进步要求,滋养人民精神心灵,走好新时代的文艺长征路,是曲艺创作中最根本的思想引领和强大的精神支撑。

  当今时代,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禹以单弦《十面埋伏》为例,探讨人工智能视域下曲艺创作的嬗变。他认为,在实际应用中,AI技术在曲艺创作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如何深入理解曲艺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以及如何精准捕捉并生动传达曲艺表演的独特神韵。“然而,尽管这些挑战存在,但AI技术在此领域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其未来的广泛应用不过是时间的问题。”刘禹表示。

  无独有偶,北京广播电视台节目制作人、主持人邸帅颖同样认为,AI的应用已成为产业发展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回到曲艺创作与表演生态上, AI可参与、发挥的能力明显与其在音乐、影视等方面不同,曲艺专业人士对AI大模型的认知和应用能力该如何突破?她从全国首段AI题材相声《AI来了》和首个由AI作曲创造出的全新曲牌——“AI夜息香”入手,对AI技术在曲艺创新中的角色与文化考量进行分析后表示,AI新曲牌的推出意味着传统艺术行业对技术的再适应与再探索,由此AI还能为曲艺做些什么?人机共创模式会不会改变传统曲艺的技术操作等环节?而产业结构和运作模式一旦发生变化,就必然对艺术伦理、大众心理、社会审美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进而更深刻地影响艺术创作的本质。

  “强化曲艺叙事的文学性是相声典型化题材创作高品质的关键。”原火箭军政治部文工团一级编剧孙晨认为,隐入戏剧结构和笑料中的文学性是提高相声作品品质的基本保证,只有在文学基础上完成的喜剧创造才会有真正的艺术含金量,只有强化曲艺叙事的文学性,才能创作出满足时代需求的优秀作品。

  辽宁省锦州市艺术研究所所长岳奕荭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结合曲艺独特的艺术特点,深入探析当代曲艺创作中受众参与的形式与路径。岳奕荭认为,“题材选择:普通人、平常心”“叙事手法:系扣子、解扣子”“人物塑造:重性格、弱形象”“情感共鸣:搭梁子、埋伏笔”,这是接受美学视角下当代曲艺创作吸引受众参与的主要路径。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