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爱了”“太酷了!” China Travel凭啥圈粉外国游客?

时间:2024年07月1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安琪

   在华外国博主发明的“city不city啊”走红社交媒体热度还未褪去,近期“China Travel”(中国旅行)又在全球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掀起一股热潮。多个海外社交媒体数据显示,“China Travel”已成为热门搜索词条。

  中国外交部7月9日对此作出了回应:我们高兴地看到,近期外国游客来华持续保持了高位的热度。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表示,中方的主管部门预计,今年下半年外国人来华热度还将持续升温。“中国游”爆火,既源于中国的独特魅力,源于中国社会的开放包容和人民的热情友善,也是中国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结出的硕果。

  那你偏要去中国什么意思?

  中国到底有什么啊?!

  在网上,只要输入“China Travel”抑或是“外国人中国游”,就能看到令人目不暇接的外国人在中国旅行的Vlog。

“太爱了”

“太震撼了!太酷了!”

“来到了从小听到大的地方!”

  在外国游客分享的视频中,他们不仅在长城、故宫、张家界、秦始皇帝陵,也在夜市里、高铁上、汉服体验馆中。有互联网平台显示,受外国游客欢迎的景点中,黄鹤楼、拙政园、恭王府、趵突泉、张学良旧居、九寨沟、天门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故宫博物院等排名靠前,可以看出,外国游客热衷探访中国文化,感受历史人文。

  在大街上夜市中,饭店门口,外国友人撸着串,排着队,喝着北京的豆汁儿,享受着中国美食,赞叹着“太好吃了!”很多外国友人深度体验中国美食后幽默地说:“中国确实太不‘安全’了,一不小心就胖十斤。火锅、烤鸭、奶茶、烤串……根本停不下来!”

  除了中国游相关短视频在海内外互联网平台爆火,来华旅游人数也出现了激增。来自中方主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各口岸入境的外国人1463.5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52.7%。其中,通过免签入境854.2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90.1%。随着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容、人员往来便利化的措施不断优化,外国游客“说来就来”正在成为现实。

  “我们震惊地抵达中国,一切都是谎言!”

  作为博主们的经典开场白,China Travel可以称得上是反差感“拉满”。许多外国人下飞机前疑虑重重。关于空气污染、交通混乱、环境脏乱、仇外情绪等传言,让人前往中国,有太多需要担心,而下飞机后,反转正式开始。天是蓝的,空气是新鲜的,街道干净整洁,甚至由于电动汽车频繁出没,就连交通听起来都格外安静。带着新人特有的友善滤镜,外国朋友发现中国“样样都好”。

  我家大门常打开

  开放怀抱等你!

  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曾分享过张家界的欢乐一幕:一群外国友人在乘坐天门山扶梯时,与上行的中国旅客不期而遇。双方纷纷热情用普通话打招呼,有的还相互击掌致意,场面温馨而热烈。外国游客惊喜地说:“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

  在外国网友的视频中,我们还能看到:杭州出租车司机把西湖龙井分享给外国游客被表白:“我爱中国,因为我每天都会遇到你们的善意”;北京大爷和外国游客一起踢毽子被赞“是会中国功夫的大爷!”等等。甚至有些中国网友都坐不住了,开始制作视频为外国友人提供来中国旅游的攻略。“好客中国”在一段段视频中,顷刻间具象化了起来。

  而中国之所以“火”遍全世界,把入境游的“流量池”越做越大,并不是偶然,究其根本就是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7月1日起,我国对新西兰、澳大利亚、波兰三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中国免签的“朋友圈”再次扩容。这是自去年12月、今年3月先后两次对法德等12个国家实行免签入境政策之后,中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有力举措。此外,为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国推出了“三减三免”政策,并逐步恢复国际航线。

  与此同时,中国实行的“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国家已扩展至54国。随着免签“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外籍游客“到中国转转”变成了可以实现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来中国走走看看”的积极性。

  此前,外籍游客面临着支付难、购票难、住宿难等一系列“堵点”,在政府多项政策推动下开始有所改善。据统计,今年4月,POS机外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均翻番;超过200万入境人士使用移动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较2月增长均超80%。

  从提升游客体验出发,不断疏通入境游“堵点”,细节上“多想一步”。正如《北京欢迎你》所唱: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如今,很多来中国游玩的外国人,真真切切体验到了什么叫“拥抱过”“会爱上这里”,当然这里不光是北京,而是整个中国。

  China Travel

  一场民间交流的双向奔赴

  “新手村”北京、上海、广州,“进阶版”成都、西安、重庆,“Hard模式”新疆、西藏……如今,走马观花式的景点游览不再新鲜,外国人的中国游从标准化转向了个性化、深度化的旅游线路,也为中国文旅行业的发展带来新机遇。

  各地积极探索沉浸式文旅体验、旅游演艺、夜间文旅、避寒避暑、城市漫步等多种旅游新业态,不断创新和迭代,汉服体验、非遗研学以及Citywalk等项目也让“中国式吸引力”“圈粉”更多外国游客。

  此外,近期小语种导游“供不应求”,日薪从600元涨到800元,和去年相比,月收入几近翻番。一名成都的专职西班牙语导游表示,他从6月到10月底的行程都被排满了。“每个月至少带团25天。”他说道。此外,随着入境游的“爆单”,专职旅行定制师这一职业也火了起来,他们负责帮入境游客定制独特的旅行计划,更深度地体验中国文化。

  中国人的热情好客,外国人的憧憬好奇让“China Travel”成了民间交流的一次双向奔赴。外国友人在景区、商圈、街巷感受生活气息,为世界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的新窗口。中国城市各有其美,中外民间热切交流,不但带动了人文、商贸、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还进一步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实现资源共享、互惠互助。

“我们要和你们一起发现真实的中国!

我们很多人都已经把

中国列到旅行清单的前列了。”

“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

我们的敌人是无知。”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人员往来便利措施不断优化,更多真实的中国形象将以更多姿多彩、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在全世界人民眼前!

  来源:综合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网、中国经济网等相关报道

(编辑:苏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