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AI“复活”术 必须在法的轨道上行走

时间:2024年03月2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王丽

  最近,

  几段AI“复活”已故明星的视频引发热议。

  画面中,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

  被“复活”的明星栩栩如生,

  向粉丝们亲切打招呼,

  回应思念:

  “我永远都会陪伴着你们”

  “我的心永远和你们在一起”

  ……
   

  AI不仅几乎一比一复刻了

  这些已故明星的一颦一笑,

  更是近乎完美地还原了

  他们生前的语言习惯和神态举止,

  激起了部分粉丝的热情回应。

  随后,逝者家属接连发声,

谴责相关博主。

  乔任梁父亲表示:“不能接受,感到不舒适,希望对方尽快下架”“他们未征求我们同意,是我侄女刷到视频发给我的,这是在揭伤疤。”

  高以翔生前经纪人向媒体转达高以翔家人意见,称:“不希望高以翔肖像被他人任意使用,况且涉事博主不仅未经同意盗用,甚至还进行商业行为推广,严厉地谴责并坚决抵制该行为……若博主不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家人会采取法律行动。”高以翔家人同时也呼吁粉丝朋友们保持理智,切勿轻易相信涉事博主的讯息。

  这些视频 

  不仅对粉丝群体产生了不良示范, 

  更令视频制作者打着“温情”旗号 

  滥用技术、消费逝者的逐利心态暴露无遗, 

  最重要的是, 

  还无情冒犯了逝者家属,造成二次伤害。 

  绝不能让“自我感动”模糊了AI技术和人互动时在法律和伦理方面该有的“边界感”。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大家对于AI复活逝者形象的例子并不陌生。

  电影《流浪地球》中

  刘德华饰演的科学家图恒宇,

  利用科技“复活”了因车祸去世的女儿丫丫,   

  让她以数字人的形式,得到“永生”。

   

  电影《流浪地球》中的图恒宇和丫丫。图源影片官方微博

  现实里也有多起通过AI“复活”已故亲人

  给家属带来情感慰藉的案例。

  此前,

  知名音乐人包小柏通过学习相关技术

  成功如愿复刻出已故女儿的音容笑貌。

  他表示:

  “我们可以把AI变成一种寄托思念的工具。 

  我相信人类是可以善用AI工具的。” 

    

  包小柏和女儿的互动界面。图源后浪研究所微信公众号

  需要明确的是,

  “AI复活亲人”与“AI复活明星” 

  具有本质区别

  前者是逝者亲属主动所为,

  而后者则是网友、机构擅自为之,

  且未征求明星亲属同意,

违反了民法典的相关规定。
  根据《民法典》第994条,“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某电商平台的AI广告。图源网络

  据报道,

  这些号称用高科技治愈人心的账号

  背后其实有专业团队,

  更有甚者还在朋友圈招学徒、代理,

  形成了产业链。

  他们自称科技暖人心,

  实则打着“引流”“收费”的算盘,

  人们的哀思变成了他们眼中的“商机”。

  这也暴露出平台监管不力、

  相关法律规定不完善等问题。

  视频的广泛传播更是让不理智的粉丝

  无法合理安放对已故明星的情感,

  令原本缅怀逝者的“人之常情”

  成为撒在家属伤口上的盐。

  人们想要利用AI技术抚慰失去至亲的痛苦、弥补逝者生前的遗憾是生而为人正常的情感需求,值得理解和重视。但是,正确对待逝者已经离开的事实、尊重逝者隐私、征求家属意见更是需要恪守的伦理规则,AI技术的运用一路狂飙,更应该时刻立稳“向上向善”的路标。

  新兴技术在发展过中遇到法律、社会道德、传统观念、科技伦理等问题不可避免。当务之急,平台方需及时介入,堵住这种引流路径;相关部门也要及时为人工智能相关的法律法规“打补丁”,努力让规范和监管走在前面;作为粉丝,更要理智面对AI“复活”明星这一现象,不随意制作、传播相关视频,尊重已逝文艺工作者的合法权利,恪守道德底线。

  你怎么看待用AI复活已故明星这一现象?

  你会选择用AI复活已故亲人吗?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新京报、红星新闻、潇湘晨报、后浪研究所等相关报道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