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话题专题

频登热搜!微短剧凭何“拿捏”观众?

时间:2024年03月18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安琪

近日, 

“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 

“横店一栋楼半年创作超千个微短剧” 

“爆款短剧编剧月入超10万” 

等词条频频冲上热搜, 

让微短剧再次受到关注, 

甚至成为“暴富神话”。
  2023年以来,腾讯视频的《招惹》、芒果TV的《风月变》,在抖音、快手、B站等多平台播出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快手星芒短剧《东栏雪》等,以及春节档《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爆款短剧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及“爽文题材”迅速走红。
  《2023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2023年前8个月,全国备案拍摄的微短剧有3574部。
   什么是微短剧?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定义,微短剧指的是“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剧集。相比传统影视剧,其最大特点就是“短小精悍”,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短剧剧本可原创可改编,画面格式以竖屏为主,播放平台大多为内容承制方自己搭建的小程序平台以及各类短剧App,或是短视频平台。 

  网络微短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年初。当时,网络视频平台开始兴起,一些有创意的导演和演员开始尝试创作微型电影。《百花深处》《老男孩》《青春期》等微电影剧集频出,为微型剧情短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社交媒体平台一时风光无限。短视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观看短视频成为人们的生活习惯。抖音、快手等成为短视频传播的主要渠道,为微短剧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基础。但是,一些小说APP为导流用户观看,衍生出一系列真人演绎的小说片段信息流广告,经由抖音、快手等平台的放大,简短的剧情片段引发了微短剧的诞生。 

   微短剧为啥火?

  微短剧的题材相当丰富。“微短剧精品创作与文化传播论坛”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1月至7月微短剧上线题材中,都市题材共230部,占比46%;古装剧90部,占比20%;悬疑剧45部,占比9%。此外,还拓展到乡村、青春、职场等题材,现实题材渐成创作主流。 

  其中,网络文学中盛行的“爽文”成为了微短剧改编或借鉴的重要内容来源。这类古早的网络文学情节相对简单,叙事不复杂,人物线较清晰,在技术上适合改编。观众并不十分期待在微短剧中获得特别艺术化的、精致的观看体验,只要能在碎片化时间里产生情绪共振,通过快感反馈机制排解情绪,就足矣。 

  此外,重视叙事的纵深延展、结构设计精巧的微短剧则在引发观众思考、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展现出极强的潜力。除《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外,文化传承题材网络微短剧《我是名角儿》将京剧经典与现代剧情相结合,使受众在短期内能够迅速感受老北京胡同文化、北京特色美食与京剧艺术的融合魅力。可以看出,微短剧的强大吸引力打破了短剧与传统影视领域的壁垒,也正因如此,无论是短视频平台、长视频网站还是影视企业,都在“加码”。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微短剧受众规模大,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长度在3到5分钟左右的动画短片),19岁及以下年龄用户的收看比例为50.9%,其中喜欢收看的占38.8%,“微而精、短而美”成为短剧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不仅仅在国内爆火,短剧甚至火到了国外——从欧美到东南亚,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短剧公司出海。短剧APP“ReelShort”也意外在国外走红,曾连续几天称霸美国Appstore的娱乐类应用榜单,位列总类榜单第2名。 

  微短剧的爆发背后,是我国短视频用户增长及使用率不断提升,微短剧单集时间短,便于在碎片化时间观看;节奏快、冲突点和反转点密集,让微短剧成为短视频热潮中的一股“新势力”,展现出超强吸金能力。与此同时,微短剧市场火爆背后的各种问题也饱受诟病。 

   风靡背后,一些亟待厘清的问题……

  大部分微短剧都采用“先免费、后付费”的模式,观众可以先免费观看前面几集,后面的剧情需要付费才能解锁。在众多微短剧平台上,一部短剧多在80集至上百集不等,解锁全集需要花费不少钱。追一部剧动辄上百元的花费,让不少观众直呼“腰包疼”,由此也滋生出盗版乱象。 

  以春节爆火微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为例,该剧共有82集,从第11集开始需要付费观看。在某授权播放平台上,解锁一集需要150个看点,若想观看全集(共需要解锁71集)则需要10650个看点。根据平台充值规则估算,需要购买99.9元的充值套餐才能解锁全集。而在电商平台上,盗版全集资源售价仅为正版的零头。此外,网络上还有博主搬运某平台独播、付费观看的微短剧,在账号发布引流,有的还进行了简单加工、二次创作。 

  除了盗版问题外,为了吸引更多观众,有不少短剧不惜剑走偏锋,打起擦边球,出现过度炫富、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内容。 

  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点名部分微短剧小程序诱导消费乱象:中老年人对使用手机不熟练,在受到“解锁一集只需0.9元”等广告宣传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下一集自动解锁”等选项,导致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全部微短剧剧集,后续维权困难。 

   监管力度不断加码, 微短剧告别“野蛮生长”

  随着202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释放微短剧强监管信号叠加行业竞争日益激烈,陷入阵痛的微短剧行业开始追求转型,如何推出精品力作成为当前多方关注的焦点。 

  针对网络微短剧领域出现的诸多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去年底公布了有针对性的治理举措,提出要加快制定《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审核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引发舆论的关注和讨论。《细则》提到,“推动行业自律,互相监督,全行业共同抵制违规网络微短剧”,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化生态领域,网络微短剧难免存在鱼龙混杂的问题。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其中,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而微短剧作为近年来的风口行业之一,也备受各界关注。 

  在此背景下,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政协委员针对微短剧市场当前的发展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全国德艺双馨演员称号获得者张凯丽提出《关于推动影视微短剧行业良性发展的建议》。她表示,应让“小而精、短又美”成为引领影视微短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并设立相关奖项,激励优秀影视短视频创作。她提出建立影视微短剧内容创作公益平台,为作品提供不竭源泉。

  微短剧因“短、平、快”适合网络传播,但部分内容制作粗糙,需要加强思想立意,真正让观众喜闻乐见。对于时下微短剧的流行如何高质量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认为,“我觉得在思想层面上,还要有更智慧的办法,让大家能感受到里面的思想立意,让更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中国故事的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应进一步完善微短剧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张颐武在提案中建议,要加大对于微短剧发展的支持和引导,对从事微短剧的企业、人才和平台等相关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加大对微短剧出海和国际化的激励,对于微短剧的出海提供更多支持。 

   

  在政策引导与多方协同努力下,行业已经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变化。近期,《大妈的世界贺岁篇》《风月变》《小年兽与捉妖师》等作品登陆电视台,打通了网络平台与传统电视台之间的次元壁,也说明微短剧的品质已大幅提升,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认可。   

  此外,影视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也为微短剧的发展打开新思路。影视综作品、短视频与文旅可以相互赋能,这已成为行业共识,涌现了很多成功案例。相较于长视频作品,微短剧制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一般的文旅单位和小微视频公司也能入门。比起短视频,微短剧的故事承载力和创作空间更广阔,更容易满足有深度的文旅传播需要。所以,“微短剧+文旅”可谓“影视综+文旅”的轻量版,也是“短视频+文旅”的加量版。许多地方文旅部门、微短剧制作方等已看到这个赛道的巨大潜力,开始打造全新的文旅宣传模式。《我等海风拥抱你》巧妙地融入福建泉州的美景与民俗文化,《温度》展示重庆温泉的独特魅力,让不少观众心向往之。 

  这一现象更是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2024年1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开展“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通知,提出2024年创作播出100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主题优秀微短剧,结合重大考古工程、取材非遗故事、围绕城市漫步线路、聚焦乡村振兴等,推动一批实体取景地跟随微短剧热播“出圈”。作为首批推介项目,《飞扬的青春》在春节期间上线,将故事原型浙江曹村镇的风光风俗深度融入剧情,为旅游引流揽客。在这部作品的带动下,曹村镇多家民宿处于“爆单”状态,周边餐饮一桌难求。全域游客累计接待近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超30%。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微短剧正在逐步告别野蛮生长,而微短剧市场未来仍是一条值得期待的赛道,如何利用好这条赛道,就需要广大微短剧比拼创新、比拼内容、比拼内涵,让微短剧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来源:新华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文艺报、新京报、极目新闻、正观新闻、金台资讯等相关报道)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