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扶贫剧值得一品再品

时间:2021年02月07日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李想

  《山海情》怎么只有23集啊?!

  这故事让人久久回不过神来。

  主创演员们在剧集收官时刻也纷纷发文,

  不舍告别。

《山海情》演员黄轩、热依扎大结局发博登上热搜

  真让人想不到,扶贫剧也能让观众追得如此“上头”。

豆瓣评价

  “亲手种的菇,换来了钱,尝到了甜头......他们对今后的生活有了希望。”

  “人最怕的就是懒惰,对美好生活有向往、有激情,这就是好事情。”

  《山海情》故事中的吊庄村民和扶贫干部们一起解决了搬家、通电、用水、卖菇等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在荒漠上建起了“绿洲家园”。原本不可能的任务,成为可能。

  故事里满是希望,

  其实,我们所在的现实更是。

  纪录片《西海固脱贫最后一战》《西海固之变》,记录了如今的西海固,以及曾经的奋斗回忆。

纪录片《西海固脱贫最后一战》片段

  基于真人真事,故事有了更加直击人心的力量。扶贫剧的创作,大都取自于真实题材。

  2020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公布了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剧目名单。《一个都不能少》《绿水青山带笑颜》《我的金山银山》《遍地书香》等作品陆续在卫视或网络平台播出;在理想照耀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电视剧展播剧集中,《山海情》《江山如此多娇》《幸福到万家》《春风又绿江南》等多部作品描绘了脱贫攻坚战的艰辛历程,讲述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的生动故事,也陆续与观众见面。

  这些真实又好追的扶贫剧,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宝藏片单。

  力求展现真实生活和鲜活人物

  《花繁叶茂》是一部深受年轻人认可的扶贫剧,在B站获得9.5分的高分。

  点开弹幕上就飘过

  “二刷”

  “好有感觉”

  “商店门口挂着洗发水太真实了”

《花繁叶茂》B站第一集部分弹幕

  剧本改编自贵州省文联主席、贵州省作协主席欧阳黔森的报告文学《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他也担任该剧的编剧及总制片人。

  欧阳黔森每年大约有300天在基层,去过花茂村很多次。在采风过程中,他曾听闻很多事例,比如有扶贫干部一连去了贫困户家99次,“很多硬骨头就是这样啃下来的。”......通过这样长时间的见闻积累,最终才呈现了这个故事。

  故事以花茂村第一书记欧阳采薇与村支书唐万财的工作开展讲起,讲述了干部和百姓携手努力改变以花茂村为代表的枫香镇乡村,成功脱贫致富的过程。剧中人和事都有原型,例如剧中大地方村老支书的原型,就是“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黄大发。

黄大发

  为了演活这些剧中人物,演员们仔细揣摩角色,并在村里找贴合的人物观察模仿。村主任唐万财能说会道,爱打小算盘,但关键问题上能够把握全局。

  第一集王迅饰演的唐万财沿着蜿蜒小路走入镜头,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

  “和我们村支书好像”

  “毫无违和感”

  “闻‘迅’而来”。

王迅饰演的唐万财出场

  尚大庆饰演的花茂村会计何老幺,行事风格就让人觉得接地气。他总是记不住年轻书记欧阳采薇的名字,便想了一个土办法:死记“欧阳”二字,然后朝地上“踩”上一脚,便能想起“采薇”二字了。

  剧中的其他演员,也将人物演的各具性格,生动真实。剧组在拍戏的过程中还成立了党支部,角色为脱贫奉献,演员们自身则秉承着“拍出好戏回馈社会,就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一个都不能少》讲述焉支村和丹霞村两个贫富差距较大的村子“合并”共建新丹霞村的故事,剧中的焉支村多年未能脱贫,在县委蒋书记的要求下,将贫困的焉支村合并到富裕的丹霞村,通过共同富裕攻克“最后一公里”的难关。

  为了贴近“真实”生活,在剧本创作阶段《一个都不能少》制作团队多次深入贫困地区体验生活,前后走访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白天与当地农民吃住劳作,深夜和基层扶贫干部彻夜深谈”,以一桩桩发生在扶贫一线的真实事例为创作源泉。

  编剧曹锐就是甘肃陇南宕昌县滩子村的名誉村主任,这个贫困村就是因为地势原因,脱贫工作极度难做,这也是这个故事在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他找到灵感的地方。

  《一个都不能少》播出之后收获好评不断也正是由于故事的真实感和人物塑造的用心用情。

  故事里两村合并后引来一波又一波矛盾冲突,曾出演《少帅》《人民的名义》等多部作品的实力派演员黄品沅饰演的丹霞村村支书赵百川,和两度获得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的演员赵君饰演的焉支村村支书夏宝生,两人互相不服,相爱相杀的对手戏让人忍俊不禁;到后来两个村庄不计前嫌,携手共赴小康的结局又让人十分感动。

  因为一场事故,县委蒋书记特意把丹霞村村支书赵百川和焉支村村支书夏宝生叫到一起说明情况,两人互不退让。

  普通观众跟着剧情的发展心绪起伏,而有过同样经历的村民们感受更深。

  《一个都不能少》开播当晚,甘肃省临泽县南台村村民贺有军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贺有军家不仅是电视剧的取景地之一,贺有军还成为该剧的群众演员。“剧中的村就是我们的村,家也是我们南台村老百姓的家,剧中的人也是我们周边的人,太熟悉、太亲近、太激动了。”

  角色与角色的碰撞,呈现的不是戏,而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在时代的快速进步中,这样一部电视剧深刻又生动地记录当下时代。

《一个都不能少》中的两村书记握手言和

  南台村党总支书记武明说:“电视剧《一个都不能少》在中央电视台如期播出,村里的干部群众都非常激动。南台村是剧中丹霞村的原型,村里的风情风貌、乡土人情、脱贫故事都在电视剧中呈现,依托央视这一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甘肃张掖,了解南台村。我们将以此次电视剧播出为契机,进一步抓好南台村的发展,依托丹霞特色旅游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在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消除“宏大叙事”的距离感

  身负“宏大叙事”标签的扶贫题材往往兼具了“板正”和“乡土”,形成了和观众之间的两道屏障。

  文化扶贫生活轻喜剧《遍地书香》则用一个关于读书的小故事俘获了观众的心,让扶贫题材既有意义又笑料十足。

  故事发生在具有深厚革命传统和红色基因的沂蒙山区,市文化馆干部刘世成到椿树沟村任第一书记,引导村民们读书、提高文化、掌握技术,最终成就村子变成文化村、富有村。

  相比于《山海情》的吊庄移民,这个故事貌似不够分量。而这样的小切口叙事,正反映了文化扶贫的大事。《遍地书香》是国内第一部表现文化扶贫攻坚内容的电视剧。

  剧里的主角刘世成,也没有任何的主角光环,没什么大本事,就凭着踏实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帮助村民走出贫困。刘世成的扮演者来喜也经常扮演默默无闻的小角色,导演选择来喜也是想要突出普通人的不平凡。

刘世成的扮演者来喜采访片段

  刘世成虽然普通,但却有着伟大的心愿:演员来喜谈到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刘世成让所有村民将愿望写在黑板上,村民的愿望五花八门:有想去北京看天安门的,有想买新房子的,还有想建幼儿园的……当这些梦想一一呈现出来,大家问:刘书记有梦想吗?刘世成说,我的梦想就是要把你们的梦想一一实现。

刘世成的扮演者来喜采访片段

  普通人心怀信念实现所想,

  正是能够打动观众的文学母题。

  同期播出的扶贫题材电视剧《我的金山银山》与《遍地书香》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我们要娓娓道来地讲好每一个小故事。做出一个扎实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导演沈严说:“凭空想的故事远不及生活里的故事精彩。”

  该剧以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为主线,讲述了下派第一书记汤亮(是安 饰)与企业家汤小君(代乐乐 饰)回到家乡,怀着无限热爱,与汤家营村村主任范星火(范明 饰)携手让家乡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故事。导演沈严、贲放,前者曾以《中国式关系》获“白玉兰”奖最佳导演;编剧徐君东、任雁曾是《炊事班的故事》的编剧。

  剧中不止有贫穷的村民、扶贫干部这样的扶贫剧标配形象,而是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更加鲜活、多彩的农村生活。

豆瓣评价

  一心为民的村主任、独立自强的乡镇女企业家、回乡建设的大学生,无利不起早的懒人夫妻、被宠坏的妈宝男、家暴妻子的大老粗,从村首富、妇女主任、转业军人,到小学校长、个体户、村医、会计等,这些角色均来源于生活,由演员们细心观察后创作而成,各个身份都有着真实细致的刻画。

范星火(范明 饰)

汤小君(代乐乐 饰)

  喜剧形式也是在创作之初就确定的,主创团队就决心要做出一部“与众不同的主旋律作品”,喜剧是最好的切入点。这样的创作理念也在播出的时候得到了观众的正面反馈。

  “扶贫剧也可以轻松欢乐,剧组真的用心了”

  “汤家营村的小伙伴们真的太可爱了,全部都是搞笑担当,被这个神奇的村子圈粉了!”

  “快被笑抽过去,节奏好快,笑点一个个砸过来”

  “范明老师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这里面真的全是实力派啊”

  通过小人物的视角,讲述有喜有忧的扶贫历程与日常生活,而不仅仅局限于宏大叙事的框架内。正如剧中的台词“我们的梦想,都会像天上的星星一样,都会有属于自己闪亮的那一刻。”,传达了扶贫剧创作者的价值观。每个努力的平凡人,都会谱写出动人的故事。

  塑造引领精神的奋斗者群像

  扶贫故事同时也是人的故事。在新时代的扶贫剧中出现了更多年轻人,他们在岗位上用心用情工作的精神,将观众从“佛系且丧”的迷茫中牵引出来。

  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早于《山海情》于2020年11月播出,是一部不可错过的精品剧集。

  时代报告剧《石头开花》全剧用十个单元故事,聚焦脱贫攻坚中的十大难题,通过扶贫干部的青春奉献回答了扶贫的“中国奇迹”是如何诞生的。

  每个单元故事的开头都有真实人物的讲述,以记录和演绎相结合的形式,突出故事的真实性。

单元开篇前的访问片段

  “你觉得戏剧化的情节,是因为你没有经历过,我老家下大雨就漏的没办法住人。”

  “剧前面的采访很感人,真的没想到,现在这个年代,还有这么纯粹、真诚地为了别人那么不计得失地去付出,有被哭到。”

豆瓣评论

  剧情把扶贫工作的难题摊开来,摆在了故事的主人公面前。在《怒放的山花》单元中,年轻演员马天宇饰演的大学生村官戴志强,面对一些贫困户的“等、靠、要”行为,他坚持不懈地将他们带向自己努力的道路;

  《七月的火把》单元中,李光洁扮演的梁书记想要给村里通网建起信号塔,搞起旅游业,结果村民觉得“铁旗子”立起来,就有人病了,这一定是坏了老祖宗的安宁。梁书记无法打开村民们的落后意识,一度灰心丧气,不过最后还是振奋起来,鼓励大家一同加入脱贫事业。

  在每个单元,都展现了这样不懈努力的扶贫干部。打造品牌富硒产业、建立扶贫数据库、直播带货......扶贫困境,最终都得到了解决。年轻人把自己吸收到的新知识精准应用到扶贫工作中,让扶贫工作告别“埋头蛮干”,体现了当代青年应有的锲而不舍、坚持创新的精神面貌。

  主打青春路线的湖南卫视播出的两部扶贫题材《绿水青山带笑颜》《江山如此多娇》同样受到欢迎。在2020年首轮扶贫剧中,有5部扶贫剧的单频道收视率超过1%,平均收视率最高的是湖南卫视的《绿水青山带笑颜》,收视率达1.93%;刚完播不久的《江山如此多娇》2021年1月16-1月22日黄金时段收视率达2.357%。

  这两个故事发生在近几年,《江山如此多娇》的故事,就发生在2016年-2020年之间。时间跨度不大,而且离我们现在非常近,增强了亲切感。

  两部剧的剧情均展现了城市和乡村两种场景,主人公从城市到乡村,跳出完成任务的思维,跳出城乡二元对立,不仅实现了脱贫,也实现了个人愿景。敢想敢干的主人公角色,带给了年轻观众向前的力量。网友感慨“当下我也正值青春,还在为未来感到迷茫,然而内心正有一团火在燃烧。”

豆瓣评价

  “自由”“个性”“奋斗”的当代年轻人标签与乡村、扶贫、攻坚相融合所产生的价值都在剧中主人公的身上得到了展现。

  “土味”既是网友对扶贫剧的笑称与爱称,也是一种观众对扶贫剧的固有印象。其实,看似“土到掉渣”的扶贫题材影视作品,其精神内核往往是最前沿的时代精神。

  扶贫题材创作只有将当前国家发展、社会百态、百姓生活作为“鲜活剧本”,才能将扶贫故事讲得生动、深刻、引人入胜,让观众感受到更多惊喜与感动。

(编辑:王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