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人生之路》海报
1982年,作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问世不久便轰动全国。路遥对农村与城市交叉地带的描写,恰逢其会地描述出了20世纪末农村青年的困境与迷茫,那是充满机遇的城市生活和身处封闭地区束缚下的两难抉择。这部时代著作也一度成为青年人口中的“人生答案之书”。时隔四十余年,根据中篇小说《人生》改编的电视剧《人生之路》在央视一套首播,爱奇艺同步播出。这部由著名导演阎建钢执导,陈晓、李沁领衔主演,张嘉倪、王天辰、唐曾、李羽桐等主演,林永健、郭晓婷特别出演,薛继军担任总出品人,龚宇、闫爱华担任出品人,洪靖惠、未夕编剧的现实题材作品,将青年高加林的奋斗人生搬上荧屏,以期在与当代青年的交流碰撞中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剧名《人生之路》是出路,也是前路,预示着一代青年人将随时代大潮冲开困境,去往人生新路。
曾经的文学经典如何在新时代再度焕发新生,如何与当代的青年产生共鸣,一直是阎建钢思考的问题,也是这部电视剧历时六年创作拍摄的难点、重点,“很多人对那个时代已经不熟悉了,不仅是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价值观也有很大不同。而我们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是要重新阐释价值观并影响当代的。这就涉及我们改编原著时应该输出什么以及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才能对今天的社会、今天的观众产生一些影响,让他们能跟我们的作品建立起一种交流。”
在该剧主创看来,高加林在一次次抉择中经历的命运无常正是原著的灵魂所在,而“命运的抉择”才是核心。《人生之路》对原著的改编让主人公走出了困境,一直把故事空间延展到了今天。《人生之路》的第一集中,高考前德顺爷问高加林考大学想去哪里?高加林说:“我想去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是在上海。我也想像他们一样,做顶天立地之人,做惊天动地之事。”这几句导演特地加上的台词为高加林最终的人生方向埋下了伏笔。之所以选择上海,阎建钢表示,“在高加林心目中,上海的国际化、现代化程度比较高。因此把故事延展到上海,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非常恰当的。”这样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延展,让《人生》这部小说和今天的观众更加接近,也让小说本身有了当代的表达。“当然这样的改编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是编剧团队按照原小说对高加林以及主要人物的定位、人物基本的成长路径,用今天的价值观和审美需求合理推演的,目的是想和今天的观众建立起一种思想共鸣、观赏共鸣和情感共鸣。”
据阎建钢介绍,对于高加林的塑造是分三个阶段的:第一阶段是原小说的主体内容,高加林还是站在黄土地上的一个不满足于现状的年轻人;第二个阶段是他到县政府工作,开阔了眼界;第三个阶段是他走出了家乡,去实现文学理想。
阎建钢表示,这部戏写的不仅仅是高加林的人生,实际上也是我们所有观众的人生。因为每个人都有类似的人生阶段、人生形态,每个生命阶段,都有不同的生命表达。我们期望这三个生命阶段能给观众带来共鸣,让他们认识到:人生无论有多少个阶段,都需要不停地往前走。
从陕北高原的高家村到现代城市上海,改编后登上荧屏的《人生之路》通过群像视角展现了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高双星、马栓等青年的命运起伏——有高加林面对高考落榜、丢失工作等命运的捉弄不屈服的倔强,也有高双星顶着高加林的名字上大学时的内心矛盾和自我救赎,还有热情、善良、勇敢的刘巧珍为所爱之人的默默守护,以及黄亚萍对自己舞蹈事业的坚持……相信当下的观众会在“高加林们”的人生抉择中寻找自我,收获更加豁达的人生态度。
同时,导演、编剧、美术指导、造型指导等主创在细节上的精准把控,更是为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剧集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阎建钢专门投入半年多时间,在编剧剧本基础上完成了几十万字的导演台本,根据剧情场景做了大量配图,力求剧集质量的精益求精。造型指导陈敏正是《悬崖之上》《甄嬛传》《满江红》等爆款影视作品的造型总监,在他的设计下,高加林读书时的深蓝工装、落榜后不得不回归农村时的粗布麻衣,刘巧珍从两条麻花辫到潮流卷发再到利落马尾的发型变化等细节,让人物更加真实可信。美术指导刘勇奇曾斩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最佳美术奖和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美术奖,在他的设计下,剧中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陕北村落、弄堂交错的上海街头,都令故事的讲述更具沉浸感。
不仅如此,该剧演员阵容也可圈可点,被命运捉弄的高加林,在人生的岔路口尽管彷徨却始终顽强,是影响过几代青年的文学形象。饰演高加林的陈晓经历了剧组194天的拍摄,对剧本也是极尽推敲理解。李沁突破过往荧屏形象,演绎朴实、明朗的巧珍姑娘。原著中的黄亚萍本就极具个性,在电视剧中她的形象被进一步丰富,演员张嘉倪重拾舞蹈基本功,呈现出一个率性自我、热爱艺术的黄亚萍。
电视剧《人生之路》主创团队通力合作,为的就是还原那一代青年曾经真实走过的人生。正如总制片人魏巍所言,“希望这部剧在更广阔的时代视野下,让父辈的青春给予当下青年人更多启迪和感动”。时代赋予了《人生》新的表达,《人生之路》也在改编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