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在京举办

时间:2025年11月19日 来源:中国戏剧家协会微信公众号 作者:

  11月13日至16日,由中宣部文艺局、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和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艺苑撷英——2025年全国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戏曲武戏、丑戏)展演”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举办。本次展演旨在为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搭建起高规格的展示平台,为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搭建起高规格的展示平台,推动戏剧艺术出人出戏。展演共举办了4场演出,来自全国的25位武戏、丑戏青年演员齐聚首都舞台,为现场观众和广大网络戏迷献上了精彩的戏曲艺术视听盛宴。

  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及中国文联机关部门有关同志、戏剧界艺术家代表等出席并观看了演出。

  优化流程机制,推出优秀人才

  “繁荣戏剧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德艺双馨的戏剧艺术人才,是关系戏剧事业发展的长远大计。中国剧协坚持紧扣“做人的工作”这一要务,自2022年以来,在北京连续成功举办了3届“艺苑撷英”展演活动,为戏曲武戏、丑戏,戏曲生、旦艺术,戏曲净行、乐队主奏等行当和专业的81名优秀青年人才提供了专业的细分领域展示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2025年“艺苑撷英”展演在积累了举办各行当、专业集中展示丰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项目规划,再次以全新面貌和更好的姿态起航。

  提高准入门槛,切实发掘优秀英才。按照文联工作要求,为切实发掘更好、更优秀的青年戏剧人才,经协会分党组研究,本次展演特别优化了参演演员遴选标准,从基本条件、专业条件和职业道德条件3大类,提出了更为严格的申报标准。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申报演员需要热爱戏剧艺术事业,常年坚守演出舞台,具备足够的演出时长、场次以及更多剧目和角色的专业能力与丰富经验。要常年积极参加本院团、地区开展的文化惠民、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服务基层群众方面表现突出,遴选标准体现出展演活动对演员职业经历的要求以及文化活动要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还戏于民的活动理念。

  优化评价流程,确保遴选工作公平公正。本届展演遴选工作采取多级审核机制,各团体会员、相关单位对申报演员从基础资质、实践经历、德艺双馨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后,由省级文化主管部门盖章上报;中国剧协职能部门对申报材料进行整理审核;中国剧协邀请多位戏剧界专家观看报送的演出录像对演员及节目进行遴选排序;协会分党组对遴选结果进行综合研判,结合剧种、行当、地域等要素确定入选名单并报中国文联、中宣部文艺局备案。严谨严肃、规范细致的遴选工作流程,为展演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

  拓展推荐渠道,有效扩展覆盖面。本届展演更加注重畅通推荐渠道,拓展报送范围。按照工作方案,面向全国各团体会员、中直院团、戏剧艺术高校等征集优秀演员,还特别打开了中国剧协民营戏剧工作委员会渠道作为“戏剧两新”的报送途径。最终,全国26个省市区戏剧院团、2个中直院团、3所戏剧艺术高校以及民营工委会推荐报送的96名武戏、丑戏演员中,11位武戏演员和14位丑戏演员脱颖而出,参演演员平均年龄33岁,其中最小的21岁。

  节目内容丰富,讲好中国故事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优秀传统文化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也是推进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的独特优势,一脉相承的文化精神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并成为重要的精神纽带。此次入选的演员带来的展示剧目中,充分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熠熠生辉的部分。

  本次参演剧目剧种丰富,包含了京剧、秦腔、高甲戏、昆曲、蒲剧、晋剧、评剧、扬剧、豫剧、台州乱弹、广东汉剧、婺剧、河北梆子、曲剧、湖南花鼓戏等15个戏曲剧种。多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参演,既是为全国观众精心奉上的丰富佳肴,也为地方剧种带来了被更多观众看到听到的宝贵机会。剧目内容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也在高难奇险的武戏表演和诙谐幽默的丑戏表演中得到了生动体现。

  京剧《蜈蚣岭》中,演员扮相极具特色,出场后即通过一组舞蹈程式来表现人物潜行情景,甩蓬头、踢大带等动作干脆利落,增加舞台看点;《柴房会》是广东汉剧中一出极具代表性展现丑行表演艺术的经典喜剧,演员通过在高梯上的上、下、爬、攀、滑、溜、勾、落等一系列高难度动作充分表现出人物惊慌失措的喜剧效果,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小人物的侠义心肠;曲剧独角戏《阿Q梦》在形式上充分运用了传统戏曲跳进跳出、一人多角的手法,演员一人把不同人物、不同性别、不同行当的角色用程式化、生活化的表现手段展现出来,同时借用徽剧、谐剧、舞剧、曲艺等表现形式来丰满角色的舞台呈现;经典京剧长靠武生戏《挑滑车》,在对阵、开打、打连环、大枪攒等技法中,都要求演员步伐稳、把子准、出手狠,从而表现出角色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武艺高强的杀敌本领、上阵报国的爱国精神。

  本次展演既有如秦腔《打砂锅》、高甲戏《笋江波》这样的经典传统剧目,也有如评剧《十五贯·访鼠》、台州乱弹《活捉三郎》移植改编的剧目,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中国戏曲源远流长的古典风范和审美理想,更体现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背景下中国戏曲旺盛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豫剧《美猴王》、婺剧《时迁盗甲》等剧目还多次肩负对外文化交流使命,充分回应了总书记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生动诠释。

  来自浙江台州乱弹剧团的张振星(演出剧目台州乱弹《活捉三郎》)、河南美猴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孙敬朋(演出剧目豫剧《美猴王》)、张家口华梅演艺服务公司的胡俊龙(演出剧目晋剧《闹天宫》),作为3家民营剧团演员也在首都戏剧舞台上高光亮相,展示了民营戏剧工作者扎实的基本功、精湛的独门绝技,“戏剧两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剧目的独特阐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值得一提的是,展演活动中,有许多参加过往届展演的优秀青年演员、演奏员,甚至梅花奖演员也甘当绿叶,为本届主演配演配乐,大家协同合作,抱团取暖,共同托举未来之星,展现出戏剧工作者大家庭的“一棵菜”精神,体现出大家对“戏比天大”的深刻体悟与价值追求,青年演员们共同践行着聚民心、暖民心、强信心的优良行风,助推戏剧事业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以人民为中心,传播文化之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培育造就德艺双馨的戏剧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戏剧人才队伍,是党的二十大对文艺工作的重大部署。为切实做到以精品奉献人民,让人民共享戏剧艺术创造发展成果,本次展演宣传与推广工作注重线上线下一体联动,广拓传播渠道,以多元化途径展示戏剧艺术精华。央视“文化十分”对参演演员代表进行了专访报道,“学习强国”平台、中国剧协微信视频号、中国有戏微博号等网络平台对演出盛况进行了同步直播,每场演出除有近千名观众到场观看,还有约30余万人在线观看。异彩纷呈的演出、热烈的现场氛围,惠及更广大的戏剧观众,体现了艺术为民,文化共享的理念,极大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社会反响良好。

  中国剧协始终坚持“艺苑撷英”项目发掘人才、跟踪培养的工作理念,按照惯例,还会在中国剧协梅花奖艺术团“送欢乐 下基层”及其他志愿服务活动中,继续邀请参演演员加盟,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提高人民文化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也为演员们的后续职业发展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不断壮大戏剧人才队伍,实现对戏剧人才的全方位、多阶段培养扶持,让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后继有人。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文化强国建设进入新阶段,对文化文艺工作也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中国剧协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两个优势,以建设一支宏大的戏剧人才队伍为己任,遵循戏剧艺术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引领戏剧界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引导广大青年戏剧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支持大家挑大梁、当主角,持续发掘和推出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戏剧人才,努力营造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发展的良好戏剧环境,不断开创戏剧事业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为喜迎“十五五”胜利开局,推动文化强国建设贡献戏剧力量。

第一场参演者合影留念


第二场参演者合影留念


第三场参演者合影留念


第四场参演者合影留念

(编辑:陈佳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