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2025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网络电影《阿勒泰情画》在厦门举行特别放映及主创见面活动。
该影片由《风的约定》《别时青青》《古丽娜的枕头》《那时我还小》《阿利亚的吉尔巴拉》五部独立短片组成,以不同视角共同勾勒出这片北疆热土的自然壮美与人文温度,用平凡的故事唤起对阿勒泰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各民族融合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面貌。影片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出品,田壮壮担任艺术总监,周新霞任总剪辑指导,郝为担任总制片人。
活动现场,田壮壮、周新霞与影片的五组主创齐聚,与观众分享创作心路,畅谈青年作者如何以影像语言描摹阿勒泰的诗性风貌与情感脉络。

田壮壮表示,《阿勒泰情画》是一次青年影人集体创作的实践成果,让观众看到中国新一代影人的思考与表达。他说:“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地方的风景,而是人与土地、文化与时间的关系。电影里有浪漫的诗意,也有真实的泥土气息。”
影片由五位青年导演共同创作,题材涵盖父子情感、青春成长与文化传承等多个维度。在短片《风的约定》中,导演潘智欣以可可托海矿区为背景,讲述哈萨克族与汉族矿工兄弟的深厚情谊,展现建设者的奉献与信念;短片《别时青青》导演卢漉从援疆医生的故事出发,刻画一位都市女性在阿勒泰经历告别与疗愈的过程;短片《古丽娜的枕头》导演邓开元以牧区少女的视角描摹游牧文化的温柔乡愁,也折射出当代青年在城市与故土之间的心灵选择;导演范江流的短片《那时我还小》以父子情为核心,讲述一名哈萨克族青年返乡直面心结与成长的故事;导演胥瑞的短片《阿利亚的吉尔巴拉》以冰雪运动为线索,书写少年在严寒中追寻梦想的勇气与纯粹。

映后互动环节气氛热烈。观众纷纷表示,《阿勒泰情画》让人感受到影像与土地的共鸣,既是一部关于阿勒泰的电影,更是一首献给热爱、信念与家园的长诗。
在金鸡百花电影节的舞台上,《阿勒泰情画》用镜头传递温度,以诗意致敬土地,在青年导演的视角下展现了中国电影创作的多样风貌与新锐力量,让更多人通过光影走进阿勒泰,感受那片土地带来的辽阔、温情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