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镇海寺非遗文化节暨
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在京举办
9月26日,第二届镇海寺非遗文化节暨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朝阳馆)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9月26日,第二届镇海寺非遗文化节暨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朝阳馆)举办。本届文化节以“非遗﹒博物馆——城市文脉的守正与创新”为题,深度联结北京地区非国有博物馆代表和非遗项目传承人代表,打造了一场内容丰富、务实高效、颇具影响力的文化活动。
9月26日,第二届镇海寺非遗文化节暨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朝阳馆)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本次镇海寺非遗文化节精心策划博物馆市集展示、非遗大师技艺展演、现场工艺体验、非遗年度新品发布、大师收徒仪式、文化沙龙及年度文创新品特展七大核心板块,构建起一场集“赏、玩、学、购、思”于一体的文化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非遗的文化魅力与文博的当代创新活力。其中,博物馆市集作为本次文化节的“开篇序曲”,以“流动的非遗博物馆”为设计理念,打破传统展览空间局限,将镇海寺燕京八绝文化广场开放式空间转化为兼具历史底蕴与互动趣味的非遗体验场,让每一个展位成为一个微型文化窗口。燕京八绝雕漆大师海燕、刘楠等在现场以“动态展演+技艺解读”的形式,展现非遗技艺的精湛魅力与背后的匠心精神。为打破市民与非遗的“距离感”,本次文化节特别设置“现场工艺体验区”,精选易于上手、互动性强的非遗体验项目,让来宾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亲手解锁非遗传承的密码,让非遗真正走进百姓身边。
此次活动中,北京工艺美术大师朱江、毕红、侯雪、朱婷分别发布雕漆《鸿福四海鼓凳》、京绣《如意中国 花满乾坤》袄褂、金漆镶嵌《和谐安定》捧盒和花丝镶嵌《飞龙在天首饰系列》等年度新品力作。这些作品均以非遗技艺为核心,结合现代审美与实用需求进行设计制作,实现“传统技艺+创新表达+融入生活”的有机结合。
9月26日,第二届镇海寺非遗文化节暨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在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朝阳馆)举办。图为活动现场。
“年度文创新品特展”集中展示了100余件(套)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北京金漆镶嵌艺术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北京崇德堂博物馆等博物馆馆藏作品以及六位优秀工美大师2025年度非遗文创成果,包括景泰蓝、花丝镶嵌和京绣饰品系列,漆器首饰盒、茶具,瓷器、木版年画等多个品类。展览通过实物展示、文字介绍和传承人讲解的方式,实现“观展+品鉴+消费”的一站式服务体验,不仅展现了非遗创新的多元可能性,更为非遗传承人、文博单位与消费者搭建起桥梁。
本次活动还融入燕京八绝“当代造办处”工美大师收徒仪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嘉林,北京一级工艺美术大师李德伦、董瑞京现场收徒,体现了非遗技艺的代际传递。为推动非遗传承与发展的深入思考,“首都非遗创新发展文化沙龙”活动特别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北京工艺美术大师张颖、朱婷、刘晓燕、高云,分别以《数字赋能燕京八绝的传承与创新》《非遗珐琅之璀璨之光》《以东方哲学探寻中国非遗品牌构建之路——以「又及」的文化探索为例》《非遗的当代价值重构:以个性与创新引领传承之路》和《金漆镶嵌在传承中的活态流变》为主题与参会嘉宾进行分享交流,为非遗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本次活动得到北京市文联、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燕京八绝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漆器专业委员会和漆文化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以及中共小红门地区工委、办事处,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和北京燕京八绝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据了解,燕京八绝传承人未来将持续打造“镇海寺非遗文化节”品牌,推动更多非遗技艺“传下来”“活起来”“火起来”,让优秀的非遗技艺在当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