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挖掘电影中的红色资源,激发青年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9月18日,中国电影博物馆邀请电影艺术家肖桂云导演到首都师范大学开展“电影的红色传承与时代回响”主题导赏活动。本次活动也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之“感悟光影之美”系列活动之一。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学校的师生代表共300人参加此次活动。
首都高校学生观看电影《七七事变》
中国电影博物馆党组成员、副馆长朱娜在致辞中谈到,影博“感悟光影之美”系列活动通过“送进校”和“请进馆”相结合的方式,邀请活跃于电影创作、研究、产业等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走进博物馆、大学校园,分享智慧,传递薪火,积极为广大学子搭建启迪思想、展示才华、学习交流与社会实践的广阔平台。中国电影博物馆接下来将继续与高校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建立更高水平、更富内涵的“大思政课”育人实践基地。
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延敏表示,首都师范大学举全校之力,扎实推进“京彩文化・青春绽放”行动计划落地见效。围绕信仰传承铸魂、红色教育润心、专业宣讲赋能、文艺演出惠民、志愿服务暖心、科技创新提质、图书魅力传情七大维度精准发力,让青春力量在服务首都文化建设中绽放光彩,为文化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在学生们观看电影《七七事变》后,电影艺术家、导演肖桂云开展“电影的红色传承与时代回响”主题导赏讲座。肖桂云导演系统阐释了红色电影“以史为鉴、以艺传情”的创作理念。在拍摄《七七事变》时,剧组曾多次走访卢沟桥遗址,与抗战老兵面对面交流,搜集一手素材,特别是在塑造像赵登禹将军这样的抗日名将时,面对国家大义与家庭责任的两难抉择,通过影像化的处理,让英雄人物形象鲜活立体,充满人情味。肖导在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时说:拍电影不是喊口号,而是通过艺术手段展现内涵和思想。
肖桂云导演开展文化大课
活动过程中,学生就影片创作细节以及如何更好地将红色精神融入日常教学等方面向肖桂云导演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纷纷表示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弘扬抗战精神和艺术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要向前辈学习,以青春之名抒写奋进的续篇。
“感悟光影之美”系列活动自开展以来,通过与各高校紧密联动,双向赋能的有效模式,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80余名学生党员组成“文韵·光影”志愿服务队,参与讲解400余场,服务近万人次。同学们利用暑假,面向全社会开展电影文化公益宣讲,辐射山西、湖北、四川、新疆、云南等地。活动现场,志愿服务队的学生代表以讲述光影故事的形式进行了风采展示,为讲好电影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时代精神注入了青春力量。
大学生志愿者风采展示
大学生志愿者风采展示
活动尾声,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文韵·光影”志愿服务队授旗。未来,中国电影博物馆“感悟光影之美”系列活动将持续探索“艺术+思政”的融合路径,继续加强馆校合作,共同培育时代新人。
授旗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