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记忆消失前》观摩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4年09月17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白安琪
 
   9月14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记忆消失前》观摩研讨会”在中国电影人之家举行。

  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会长张思涛,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等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及专家学者从故事题材、电影美学、社会意义等多个方面,对电影《记忆消失前》深入探讨与解析。影片出品人、制片人彭光柳,编剧、导演李涛亮,艺术总监、领衔主演郭凯敏,领衔主演沈丹萍等影片主创参加交流座谈。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副处长田园主持。 

  电影《记忆消失前》讲述了一对因子女而两地分居的老夫妻——郭志军和彭雅舒,在生活的磨砺中逐渐迷失了彼此,但一次与老班长的重逢让郭志军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现状,对老伴和家乡的思念也日益加深。在66岁生日时,他决定毅然带老伴回泰顺老家,尽管家人反对,但他们还是回到了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在老屋“廊桥酒馆”,他们重拾往日生活痕迹,并一同游历,感情逐渐复苏。然而,幸福的时光总是短暂,郭志军突然性情大变,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彭雅舒展现出了坚强的一面,儿女也回来共同照顾。最终,在老吴和乡亲们的帮助下,一家人团聚,共同庆祝。廊桥上,烟花绽放,如同他们迟来的幸福,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

  宋智勤在致辞中表示,电影《记忆消失前》聚焦“乡村”和“亲情”两大主题,聚焦阿尔兹海默病题材,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积淀,穿插了大量家庭对话、回忆与现实交织的场景,呈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这个社会话题,弘扬了中华孝道传统美德,进而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是一部主题鲜明、故事具体、视角敏锐的作品。 

  张思涛认为,我国当前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而这部电影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老年题材,是值得肯定和有意义的电影作品,同时也指出了创作方面可以优化提升的内容。
  康伟表示,该影片展示了寻找自我、寻找老年主体性的表达,这个主题已经超越了阿尔兹海默病的主题,上升到了思想观念和哲学层面,影片由离家出走返乡作为切入口,表达了每个人所要寻找的精神原乡就是乡愁,也反映了这部电影的思想和审美。
  六小龄童表示,文艺工作者都有这样一个职责和义务,就是在中国、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电影《记忆消失前》这部电影创作不易,拍摄周期非常紧张,但能够感受到其体现的夫妻情、兄妹情和战友情,以及创作者的诚意。
  武亚军表示,这部电影讲述了关于故乡的故事,讲述了关于回忆的问题,讲述了关于遗忘的故事,也讲述了关于守护的故事,但根本上讨论的是聚散主题。这个聚散的主题,在影片中是在阿尔兹海默病对于这个家庭或者这一个群组之间,作为具有最明显的前置性情境下产生的。影片将当地的一些文旅特色与情感主题相结合,同时能给大家带来艺术之外的社会性思考。
  彭光柳介绍了其创作这部电影处女作的幕后故事和心情;导演李涛亮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表示这部影片是一部小成本影片,主要是诉说关于父母故事和家庭现状的故事,是希望给父母看的一部电影。
(编辑:白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