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历史 回望初心——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时间:2024年07月22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
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现场
  7月16日,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文学创作委员会承办的“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办公厅主任邓光辉;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宋智勤;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任晓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潇湘电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谷良;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金一斌等组织单位及影片出品方领导出席活动。张宏、仲呈祥、尹鸿、秦振贵、刘建中、张思涛、饶曙光、赵卫防、王海洲、周佳鹂、张弛、胡建礼等专家深入研讨交流。影片导演刘智海、监制徐小明、编剧李涛歌等作为主创代表介绍了创作故事及心得,湖南、浙江方面嘉宾及主创代表出席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电影创作指导处副处长田园主持。
  电影《出发》背景为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漫游民间,见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通过亲身体验来探寻世间真相与人生意义。这些经历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思想和未来的人生道路。
  在研讨会中,专家学者先后从创作手法、叙事方式、人物塑造、艺术表达、影像风格等多个方面对该片进行了探讨,充分肯定该片在主旋律题材创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对影片在类型与题材创新上作出的探索表示鼓励。
  专家学者纷纷表示,电影《出发》在叙事方面突破传统,从青年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经历出发,展现其成长历程,包括经历挫折后的觉醒,对自我和社会的深度思考和探索,开拓了新视角,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的空白。通过细腻描绘其观察行动,塑造了真实且生动的形象,为伟人成长之路的描写注入人性化色彩,引发观众情感与价值认同。艺术表现上,影片采用东方美学艺术手法,实现了独到艺术风格。它延续并深化了散文式结构创作,保留了大量留白,运用大量长镜头、卷轴式拍摄,以及水墨画开头到木刻式长卷等元素的呈现,用中国式电影语言增强了视觉的连贯性和整体感,营造了意境、情绪和状态。影片不仅在叙事方式和艺术表达上匠心独运,同时具有深刻的历史内涵。通过展现 1917 年的社会百态,揭示了旧中国社会悲惨的现实,与当代产生共鸣,对年轻人具有教育和启示意义。主创团队以创新手法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表达方式,融入哲学和人文思考,不仅是新主流电影,还是公路片和历险片,具有观赏性和戏剧性,展现了新主流电影的创作自信。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用“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言简意赅、凝练节制、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这24个字来归纳电影《出发》的特点。他认为,这部电影发挥了湖南潇湘电影厂与中国美术学院的优势和资源,强强联合实现了毛泽东游学题材的呈现。电影以独特美学和深刻思想为中国电影注入新活力和价值,在中国电影界占据独特地位,展示了积极有效的创作实践,结合西方经验与中国美学精神传承,以高度的历史直觉和文化自信塑造了独具风格的作品。
  电影《出发》以其深刻的历史主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制作水平,成为院线电影中独辟蹊径的英雄成长故事。影片中,带有伟人光环的历史人物通过创作者们的视听造型的精心打造,将其还原成了有血有肉的“普通年轻人”的形象。该片由潇湘电影集团、中国美术学院、湖南当燃影业共同出品,已于7月1日在全国正式上映。 
电影《出发》专家研讨会现场嘉宾合影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