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
“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
成为各大城市的
2023文旅出圈密码,
主办方自然希望“曲终人莫散”,
但持续的旅游长尾效应
就不仅仅是
举办一场演唱会可以承载的故事了……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演唱会扎堆举行,演出市场迎来井喷式爆发。据《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9.33万场,与去年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与去年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超10倍。其中,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50%。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9月18日,年度内累计产出的线下演出收入中,音乐类演出销售贡献在90%以上;其中,演唱会的票房收入占比超79.8%。
9月11日晚,
“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发布:
周杰伦巡回演唱会助力天津文旅发展,
现场观众
18.5万人次
累计综合消费带动超
30亿元
周杰伦海口站和呼和浩特站的演唱会期间,海口酒店和呼和浩特酒店订单分别同比增长166%和580.7%,整体出行订单分别同比增长97%和152.6%;
4月底至5月初,常州“太湖湾音乐节”期间,累计接待观众约10万人次,其中93%来自外地,雪堰镇累计接待游客突破60万人次,其中80%为市外游客,酒店入住率100%,旅游收入与2019年同期相比增加110%;
8月初,西安受TFBOYS演唱会效应影响,住宿线上提前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尤其是8月6日至7日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此外,5月的薛之谦郑州演唱会、6月的张杰洛阳演唱会,以及连办六场的五月天北京演唱会,都让周边住宿、餐饮、交通等多个行业的消费被瞬间激活……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成为了当代年轻人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跨城观演的风靡,实现了交通、食宿、文旅的联动消费,“一场演唱会带火一座城”已经成为了各大城市的出圈密码。
然而,
在一张门票带火一座城之后,
如何让演唱会经济带来的
庞大流量变为“留量”,
做到“曲终人不散”
成为了各地思考的问题……
2023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其中明确提出,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
政策赋能也让消费者的热情被点燃,不少举办演唱会的城市还为留住游客提供“星级”服务。
衡阳市政府在薛之谦演唱会举办期间,不仅安排了360辆公交车免费接送粉丝,还在现场特意放了7分17秒的烟花。
周杰伦演唱会海口站演唱会举办的四天里,在“12345热线”设立了周杰伦演唱会咨询专席,景区、餐饮企业也推出了优惠举措,免税城更是以前所未有的折扣吸引了大批游客。
TFBOYS“十年之约”演唱会期间,西安为迎接广大歌迷粉丝,通过规范行业消费市场环境、提前发布官方观演指南、调整公交地铁运营时间、提供现场气象服务、管控酒店入住价格、倡导市民文明热情待客等,做好全方位服务保障。
如果说大量的游客带进来的
是流量和关注度,
那么带出去的就是
城市形象和美誉度。
演唱会,也打开了
城市形象展示和口碑营销的窗口。
除此之外,如何提升城市形象、输出城市文旅招牌,从而赢得游客青睐、提高城市文化影响力,文旅联动至关重要。
对此,各地纷纷探索文旅IP,有机融合夜娱乐、夜美食、夜购物、夜闲游等文化主题元素,打造民俗特色文化经济圈,注入独具当地特色的非遗文化元素,设计融合老城区、革命遗址、公园广场、非遗展馆等体验历史文化的city walk(城市漫步)路径,从而实现城市交通、食宿、文旅的联动消费,并成为推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的演出市场还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等待被挖掘,并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如果当偶像三年一次的演唱会逐渐裂变为一年十次,文娱产业的供给能力持续提升,粉丝对偶像的狂热减退,瞬时爆发性的演唱会经济将难以持续。
当前演唱会大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举办,随着供给增多,观众可能会出现审美疲劳。越到后面,演唱会头部IP的抢夺、城市场景的提升等方面竞争会越激烈。
当一张门票带火一座城之后,
更需要各地以演唱会经济为切入口
带动旅游业及其他产业的发展,
做到因时而变,因势而动。
接下来,
各个城市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