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人性的《善良密码》
向阳新作——长篇小说《善良密码》文学茶座在京举行
日前,中国作家协会社会联络部,中国诗歌学会,中国小说学会,中国华侨出版社以“心若向阳,善道光影”为题在模范书局共同举办向阳新作——长篇小说《善良密码》文学茶座。分享会主持人,中国诗歌学会党支部书记,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山介绍,向阳以诗人,编剧,评论家,影视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出版人融合的身份跨界长篇小说写作并著作颇丰,这的确是一个罕见的现象,虽然文学的路径在一定空间上可以重合,但是能合理规划分配时间,打通剧本,诗歌,散文,评论,长篇小说的全元素写作并能创作出高品相作品,与此同时还能组织剧本的产业化呈现并策划一系列社会活动,这的确是一个高难度的动作,但向阳做到了。不久前,中国作协机关报《文艺报》还刊发了评论家邱振刚关于长篇小说《善良密码》的评论文章,这部长篇还进入283部茅奖参评名单之列。今天我们邀请文坛上的各位大咖以文学茶座的形式共同分享这部小说的“善处”,并顺便分享人性之善的主题。
邱华栋,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作家
向阳是多面手,是通才,全才,既是文艺活动家,同时在写作上一直有不断追求强大的塑造欲望。所以他在长篇小说写作,诗歌写作,散文几个文体方面都有建树。
我个人观感来讲,这本书在今天这个时代出来得恰逢其时,向阳是写了一本在书名里含着主题的书,叫《善良密码》,突出了“善良”二字。第二点,这本书是可以跟复杂而又平凡的时代呼应,小说的背景紧贴一个全面开放的年代,在这种背景下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背负着这个时代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复杂性。小说以一个来自边远地区的青年简单善良的人性去对抗一群人复杂的人性,以善的本能去对抗利益的本能,最后以善开道将人性的全部复杂化解为至简,从而追求并定义了社会善良文化的本能。文化是一种仪式,是各种符号的呈现。善良就是一种人性符号的归集,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反思观察后得出的行为指南,这部长篇小说,以普通人的细碎琐事中所表现的本能之善,回答了整个社会亟需要的人文观察。
作为小说家,我觉得作者并未仅仅局限于善良主题,这本小说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弥漫在整个小说里面的烟火气,生活的质感,细密度,音韵的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深入到社会骨髓的观察,主题宏大,但却从局部细节进行解剖,以小见大,这也是小说特别立得住的地方。我们打开这本书,从第一句话读起来马上进入到一个生活的现场,一个生活着连接在一起的一群人,他们构成了我们当代中国人的伦理关系、家庭关系、血缘关系,各种各样的关系,最终他呈现了文学的主题,就是“心若向阳,善道有光”,我觉得“善道有光”更好。
叶梅,中国散文学会会长
向阳作为一位诗人,评论家、小说家、社会活动家,其所有的身份都和他的名字和作品关联:“心若向阳,善道光影”,他的作品也如其名,充满着阳光和阳光下的善意。他跨界写作的内容看似颇多,多部长篇,多部诗集,还有影视剧本,评论,散文,但内容体系都呈现出其内心的人性之善和光的表达。就像诗集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分类,每一个细节都是光线的色彩。就像书中的序言所说,能读懂向阳本身性格的人其实就读懂了他的作品。人如其文,文如其人的互证在其字里行间非常分明,所有的善恶爱憎都不作隐藏,这种不加修饰和隐藏的写作风格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现象。无论是写红写黑都带着分明的棱角,赞颂英雄则流露着英雄主义浪漫情怀,写人性之恶,则带着深刻的现实批判态度并给出出路,写平民之善也带着平民英雄的理想。这部《善良密码》的主人翁钰道就是一个寄托着向阳个人人格的人物,一个从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走入复杂的城市的寓意性人物,唯一的技能就是善,一善解千难,一善定乾坤。向阳的创作具有强烈的时代忧郁感,这种忧郁并非悲剧和伤感,而是一种能量和思想的突围,是书房向社会的突围,是个人向时代的突围,是复杂向简单的突围,是喧嚣向宁静的突围,是功名向荣耀的突围,是愚昧向智慧的突围,是冷酷向良知的突围,是虚伪向本真的突围,向阳在作品的突围中试图找回自身与社会人格的对应体。这是作家的向阳与个体向阳的合体。
向阳的作品在艺术表现上是多样化的,他艺术的样式随着对生活体验的斑斓呈现出多样化,从小说的文体来讲,他的叙事跟他的人物素材显然是有了更多传统的的手法,但读起来有很多现代气息,也有很多古朴的继承,他的诗都是押韵的,或者不押韵也是讲究那样一种节奏和韵律,所以他艺术上的表现是多样化的。
李晓东,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主任
向阳对文艺与文学是一个积极介入并有贡献的复合型人才,他个人的行为和创作的成就应该有示范效应。“心若向阳,善道光影”,可以改变善道光芒,一个人,如果心向阳光,沐浴阳光,一定充满善良的光辉,有阴影覆盖的人,很难有善良之光。小说的主人公钰道本来是不谙世事的,本来他走向一条历险的道路,但是最后他度化了他人,小说开始讲他中了2000万彩票,按照生活常规,一般去领奖的时候是戴着口罩眼镜,怕被别人看见,但向阳是采取了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将一个对社会毫无设防的人格活脱脱地展示给读者。反常却又可信。他是一个多面手,又是精力充沛的,又热情正义的一个人,是文艺战线的一个少有的复合型人才。
梁鸿鹰,原文艺报主编,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著名作家,评论家
一般而言,小说反映出了小说创作的规律,让我们对作者产生了一种敬意,进而感到对他没有陌生感了,我认为这个作品就成功了,如果他写的小说像他的诗一样,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他的小说就失败了,小说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我们看的《善良密码》,不得不承认文本是小说化的,文字的整个气息和他表达的意思,还有意境都很好,虽然书名可以商榷,但是写的小说很好。这个小说不是大说,不是大声宣示,不是对社会的解剖,不是直截了当地宣示,而是通过他的人物的命运来解码社会存在的问题,社会前进当中所遇到的一切。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构成了小说的重要内容,善良可以有密码吗?什么都可以有密码,善良当然也可以有密码,但是这个密码我认为,读者是不希望作者直接告诉你答案的。这不是小说家的任务,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他所说的善良本质,各种表现,他的正面、反面呈现出来就很好了,说得自然而然流露出来就可以了,他写的绝对不是一种结论,不是一种口号,这就是他成功的地方。
夏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向阳写小说的初心是向善。善良的表象是利他性,但实际也有利己效果。可以升格自我的修养道德情操。就像向阳的《善良密码》的序言所说,善良应该是一种自觉自律,不带功利,不求回报的自然流露。但是,确实有人的行善是为了得到回报和功利,这本身并非真善,真美。向阳写的善的主题,这应该是紧扣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尤其是道德审美。我们要向人类最深处探寻,要有一个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我认为善道就是我们的共同价值。现代文艺作品强调立意高深,我认为立足普通人的善良,也是高深的一种表现。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善道观,都是我们所尊崇的,需要的。
李少君,诗刊社社长,总编辑
向阳把两者结合得很好,一方面他本身是一个诗人的本色,性情展露在诗人当中,但是他又有专业修辞的能力,把小说主人公形象写得非常好,希望争取把这部小说拍成电视剧,树立一个在小说界文学界,也在当代文学当中这么一个善良人物的形象。通过他生活的各种差异性对比,突出主人公的善良本色,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要倡导的。
石一宁,民族文学杂志总编辑
《善良密码》的叙事密度非常之大,情节故事螺旋交替叙述,具备影视改编的价值。向阳是编剧,可以将现代小说与影视结合起来,这是向阳作为编剧和小说家的优势。
朱必松,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职业评论家
向阳的长篇小说《善良密码》中始终弥漫着一种正气,主人公是人非人,是神非神,有强烈的神秘文化的一种赋能,既有神性,甚至有一种接收信息场和信息力,这样人物的原型在古老的山海经中比比皆是,也是对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文学性的一种表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心灵不能脱离肉体的存在,人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社会学意义上的人,向阳这次写的一部思考之书和思想之书,书中蕴藏着很多有哲理性的金句,一切的语言,从诗性智慧中存在,善行所致,微光点燃。
杨伯勋,中国华侨出版社社长
《善良密码》把主人公的善良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以主人公钰道自身的善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同时通过《善良密码》的传递,改变了小说里边其他几位主人公,也就是其他几位女性的命运,又通过他们改变了周围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走向了善良。小说从头到尾讴歌了善良之美,弘扬的是传统文化的道德准则。希望《善良密码》能够传递出去,让善良感染更多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和谐,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爱。小说的可读性、故事性也都非常强,很多情节和场景是我们生活当中常见的,让我们能够读下去而且一口气能够读完。
石厉
向阳的小说,语言是理性的,甚至有思想的,整个过程也是有思想的,小说的里的核心支柱就是善良,善是最复杂的。很少有小说是集中探索善,因为很少有作家有这样的自信心,有这样的思想自信,或者文化自信来探索善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小说通过钰道这样一个比较萌的人物来探索善是有难度的,语言的表述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