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丹青,将何以再璀璨于世?

时间:2023年05月29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金涛 冉丹
瞬息·万象(壁画) 肖雅丹

  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群的产生成为中国现代壁画的肇始——打破“旧的审美观念和僵化了的艺术形式”,树立“中国气派,探索具有浓厚装饰意味的中国壁画样式”——在创作思路的“破”“立”之间,将壁画发展引入一个复兴和繁荣的时段。时至今日,时代更迭催生出多元化的创作语境,技术创新下表达的维度与边界已然迈入新样态,壁上丹青面临的选择乱花迷眼。

  近日,2022中国壁画作品展暨2023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在云南昆明举办,展览展出入选作品191件,邀请80余位国内各艺术院校及敦煌研究院、龟兹研究院等壁画学科专业学者和重点人才共同观展、研讨。传统与创新、机遇与挑战、人才培养与艺术市场……对于当代壁画发展来说,所谈及的这些话题,是痛点,或许也是它持续璀璨于世的破题之法。

  何谓壁画?

  壁画,可谓人类最早的绘画艺术形式之一。回溯中国壁画历史,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图形以记事,形成最早的壁画;秦汉时期以宫殿寺观壁画和墓室壁画最具特色;自魏晋到唐宋,佛道两教盛行,壁画文化达到鼎盛……追根溯源,这种甚至被誉为“墙上博物馆”的艺术形式,其存在离不开建筑作为载体。当下而言,没有上墙的壁画还算不算壁画?

  壁画依存于建筑,与空间共存。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孙韬表示,从近年来的壁画展览来看,展出作品的上墙数量好似在减少。“这种现象可能会有两面性。一方面,能够调动创作者以更加多元的材料、方式、手段,积极投入到壁画的创作中;另一方面,壁画艺术与公共艺术、综合材料的区别会越来越小,久而久之,业外是否会对壁画艺术提出质疑?”此话题一经抛出,便引起在场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

  对于此次展览展出作品上墙率的问题,广州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秘书长齐喆给出肯定的答案:21%。“壁画,是因建筑环境需要而绘画或以多种材料制作于建筑空间界面的大型平面及准平面艺术。它是兼具环境艺术的公共性、创作思想与方法的多元性、美术与建筑两个学科的跨界性、材料与技法的高度包容性的综合性艺术。”他从壁画的定义来审视壁画自身发展的可能:“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注重其建筑属性所进行的创作即可称之为壁画艺术,而创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一直在发展,是壁画未来发展的关键。”而在湖北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陈绿寿看来,壁画是否上墙,也是时代的需要和选择,当下我们更应该从壁画教育中关注如何提高文化修养和审美品位。

  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觉

  题材是主题的基础,主题是题材的提炼、概括与升华。

  从此次展览的入选作品来看,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传统技法与创新工艺相对应的丰富形态。如有表现民族风情的《盛世欢歌》《壮乡诗话》,讴歌时代精神的《山碑——红旗渠》《逐月》,更有凌驾于现实、神思遨游其间的《逍遥游·鲲鹏志》《山海经·涿鹿缘起》,一件件形式与内涵交织的作品建立起了题材、形态、材料与现代空间之间的桥梁。

  中国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王赞表示,壁画天生所具有的品质是主题性,主题性是壁画真正的核心,加强对主题性的重大突破十分关键。同时,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名誉主任、湖北美协名誉主席唐小禾提出壁画创作的三要素,即时代性、公共性与思想性,更加强调了创作的主题性。他说:“一是要选择有意义的题材。能够打动人的,且让你有表现欲望的题材很重要,它可能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可能是一个生活侧面。二是题材不等于主题,考验创作者能不能通过这一题材,将主题思想完整呈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创作中深入挖掘主题。三是用细节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对生活有充分的体验和认识。”这些观点也正印证了新时代背景下,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塑造典型形象,创作具有思想内涵、主题鲜明、情感丰富,体现新时代面貌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宗旨。

  在数字技术快速更迭的时代,壁画艺术也应该在时代的主舞台上大放异彩,本次展览在昆明机场及市区6个商业中心滚动播放壁画展览宣传片,某种程度上也是在现代电子化公共空间上的探索,体现了壁画艺术的包容性——在深耕传统的同时,以最当代的方式活跃在现代科技领域。

  社会格局下的内生动力

  人的理想与审美期望在现实空间中再现,社会的道德、秩序需要通过艺术形式进行传播,古往今来,壁画是不朽的丰碑,也成为最能肩负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的艺术。而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时代呼唤人才,人才成就时代。

  从展出作品来看,可以发现喜人的一幕——一批新的创作力量正在涌现,并以健康积极的创作生态逐渐活跃起来。本次展览还特别邀请了包括靳尚谊、冯远、范迪安、唐小禾、孙景波、袁运生、刘秉江、程犁、何家英等26位国内代表性艺术家的经典壁画作品,与新一代入选参展作者作品共同展出,正如一场壁画艺术赓续传承的星火接力。

  对于人才培养和教学发展,与会专家纷纷提出独到见解。“传统壁画是叙事性和装饰性的融合,当下,在继承传统上创新发展,从作品中可以窥视到壁画教学。”龟兹研究院院长、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徐永明说:“我们更应该探索新作品要如何汲取传统壁画的养分,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城市故事,更加贴近大众生活,符合时代要求。”此外,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副主任侯黎明强调在当下的壁画教学中,应加强对色彩的研究,提升学生的色彩修养与造型能力。四川美院教授、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黄山则建议成立由壁画艺委会牵头、各高校协作的“全国高校壁画联盟”。

  为增进院校系科之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和合共生——现代壁画教学设计及成果应用”与“多元共存——壁画教学实践与创作的转化”两个方向的学术交流也同期开展,搭建起研究机构与艺术院校之间的交流、学习、创作平台,推进中国高等艺术院校壁画教学发展。

  “多彩斑斓的云南地貌、多样的生态环境与这样高规格的全国性艺术大展很好地结合,年轻的艺术家用自己精确的造型、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多种材料的驾驭,完成了个人作品,让绘画中的多样性、完整性、与环境结合的特性都尽情地展示出来。”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任、中央美院修复学院院长王颖生表达了对此次展览的感受。同时,他也鼓励各高校的年轻艺术家积极筹备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作品创作,深入生活、凝练语言,以时代的视角创作有思想、有内涵、能够引领大众审美的壁画作品,建构真正属于中国的叙事体系和话语,完成不负时代的艺术创作,与其他艺术门类同构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编辑:高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