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馆春秋,山高水长

时间:2023年05月26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张亚萌 陈思静

名馆春秋,山高水长

——从“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说起

  中国美术馆一层圆厅前的红色帷幕与两侧石柱上的帷幕图像,以及与美术馆经典建筑外景相映生辉的金色“60”logo,都不禁让人回到1942年初夏那个金灿灿的延安——81年前的5月23日,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纵论革命文艺的根本问题;81年后的5月23日,始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见证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忠实记录人民文艺事业发展的中国美术馆,迎来建馆60周年,汇聚近600件作品、使用美术馆全部展厅的“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也在这一天开幕,共同庆祝中国美术馆一甲子华诞——一如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馆原馆长冯远所言,“家珍尽出、珠玉满堂”。

延河溜冰(版画) 刘岘 1941年 中国美术馆藏

选自“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

  美术家最大的“家”

  “迄今为止,中国美术馆已举办5500余场各类美术展览,反映了中国美术发展的多元态势,体现了中国开展国际艺术交流的繁荣景象。”馆庆之际,中国美术馆“拿手好戏”自然也是精品展览——“‘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分为‘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系列主题展览,通过近600件作品,集中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形象地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红色革命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中外杰出美术成果的交流与互鉴。”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介绍。

  “60年来,中国美术馆坚持为国家积累艺术典藏,以精彩纷呈的展览服务人民,以丰富多样的公共教育启迪心智,以广泛的国际艺术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作出突出的贡献——可以说,中国美术馆在我们美术界是美术家最大的‘家’,也是最常前来相聚的‘家’。”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院院长、中国美术馆原馆长范迪安说。

  中国美术馆共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3万余件,从古代到当代的中国艺术名家代表作品构成中国美术发展序列,兼有近4000件国际艺术藏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中外现当代美术史上的经典之作。“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从中国美术馆藏品中遴选出苏轼、唐寅、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等中国艺术大师以及毕加索、珂勒惠支、安塞尔·亚当斯等外国艺术大师的100余件名作。这些作品脍炙人口,佳构荟萃,不但体现了中国美术馆60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收藏与捐赠,而且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美术事业的蓬勃发展与国际美术交流的丰硕成果,“充分佐证了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殿堂的魅力”,吴为山说。

  想纵览“国际化的中国美术馆” ,自然要看“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展览从国际艺术藏品中遴选70余件(套),包含多件以往较少展出的作品,涵盖油画、版画、雕塑、摄影等门类,分别以“现代之路”和“意蕴丝路”为题,从两个维度呈现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收藏的概貌。“现代之路”篇章以法兰西艺术院,俄罗斯美协、艺术科学院代表性艺术家的系列作品以及路德维希夫妇捐赠重点作品为主体,展现20世纪以来国际艺术从现代走向当代的沿革脉络;“意蕴丝路”篇章则以“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艺术家的作品为内容,体现不同国家艺术家对本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尊重,以艺术作品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丝路精神的实践。这些面貌多元的作品以丰富的视觉语言展现出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独特的艺术样貌,饱含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期待。

带鸟的步兵(画布油画) 巴伯洛·毕加索 1972年 中国美术馆藏

选自“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

  塑造美术事业欣欣向荣的新时代

  “中国美协与中国美术馆的渊源颇深,中国美术馆的开馆大展——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20周年全国美术展览会,即第三届全国美展,展出作品2000余件,是中国美术馆落成后的第一个大型展览。从那时起历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和中国美术奖的颁发就落户中国美术馆。60年来,中国美协和中国美术馆一道同向而行,为推动中国美术创作繁荣兴盛作出宝贵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回忆。“中国美术馆的60年,是中国艺术的高峰缩影,每一届全国美展,每一次共和国大型文化纪念活动的美术展示,每一位国之大家和重要艺术现象的大型学术展览,都在这座殿堂里亮形象、展风采,得到天花板级别的展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江说。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艰苦斗争中,长征的胜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竖起了一座巍峨雄壮的不朽丰碑,谱写了一部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巍巍宝塔山,滔滔延河水,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圣地符号。延安塔高,是精神之塔、革命之塔、胜利之塔;延河水长,革命文艺源远流长。延安不仅缔造了新中国,还开辟了新文艺道路。长征精神与延安主题美术创作的收藏、研究与展示,历来是中国美术馆的“招牌”之一,此番“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延安精神篇章中的“回延安”板块以文献形式梳理和展示中国美术馆自建馆以来所举办的一系列延安主题活动,“铸精神”展示延安时期美术创作成就,“放光芒”板块则展现新中国美术家在建设、改革和民族复兴新时代创作的辉煌篇章。长征精神篇章从馆藏作品中精选60余件长征题材绘画和雕塑,会同中国美术馆精心组织雕塑家们集体创作的《长征组雕》一起展出,生动呈现出艺术家们对长征精神的深刻理解和诗意表达。“‘塔’,就是中国共产党文艺之塔,引领所有中国文艺家们在传统文化和红色文脉两条‘河流’中,汇聚到新时代,并奔向人类文明的大海”,在谈到本展主题时,吴为山如是说。

  如果说中国美术馆一层、四层展厅的诸多20世纪中国美术经典与国际美术佳作让人“眼花缭乱”,三层与五层展厅的“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中国写意艺术展”则为观众静静“品读”中国艺术之“写意”提供了绝佳空间。

  在鸟鸣声中步入更显幽静的五层展厅,内心清冷的奇人——八大山人、内心热烈的怪人——石涛,经典书画作品于此对照展出,让观众得以品赏传统写意艺术的巅峰。无论“奇人”与“怪人”,二者都是从传统开始向现代转型时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性画家。他们的写意,为当时陈陈相因的文人画注入鲜活气息,既保持理想,亦关联现实,底蕴深厚且生机盎然,以个性化呈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之共识,为后世树立起不朽的创新标杆和精神标杆。

  20世纪初,原本属于文人艺术传统的写意,通过某些具有先见性的艺术家跳出了相对封闭的审美领域。如在齐白石雅俗共赏的作品中,便可窥见通往人民大众的端倪。经五四时期新美术运动的推动,传统的写意在美术大众化的过程中被再次高扬,对生活的关注受到重视,人民群众成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20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传播,中国艺术家尤其是延安地区的艺术家深受影响,将外国具有表现主义手法的美术与中国民间的写意性美术相结合,同时强调民族化、本土化,大大拓展了传统写意的表现方法、传播范围及社会功能。新中国成立后,写意的大众化道路愈加宽广,以写意表现人民群众、表现社会主义河山新面貌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改革开放后,写意的现代转型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回溯传统,另一方面广泛借鉴,成为不囿于笔墨情趣或逸气奔纵,能融合古今、涵纳中外的大观念、大技巧。新时代以来,越来越多原本属于西方美术范畴的艺术类型都出现了强烈的写意性:写意油画开辟了油画表现的新空间,为诞生于西方拥有数百年历史的油画增添了东方意蕴;写意雕塑则得到国外同行与观众的广泛接受和高度认同,在文明对话中不断走出国门、立于世界各地……

  “美在新时代”系列展览,于60年岁月中仅仅是沧海一粟——“弘扬中国精神”系列展、“典藏活化”系列展、学术邀请系列展、捐赠与收藏系列展、国际交流展系列、国际交流“一带一路”特展系列……类型多样的诸多展览系列,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与传播力,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社会影响。中国美术馆的60年,充分体现了对于人民事业的耿耿忠诚,体现了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谆谆敬意,体现了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学术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当代艺术大家和艺术典藏的学术性关怀。 “中国美术馆圆厅,是多少艺者的梦想,我们衷心希望这个梦想不仅深深地嵌入中国美术的历史和昨日记忆,嵌入蓬蓬勃勃的今天和当代现场,而且将塑造美术事业欣欣向荣的新时代。”许江说。

  甲子之年,未来可期。

  【相关链接】

《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首发

《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高清图稿

  5月23日,在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之际,由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邮票画面以中国美术馆主体建筑为表现元素,画面雅致、主题突出,展现出美术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传统文化韵味。邮票采用双色雕刻,其中“中国美术馆”文字和邮票面值为雕刻金制作,建筑主体采用雕刻黑线描摹,在紫光灯下可以观察到版张下方的中国美术馆60周年标识发出明亮的橘色光芒。

  《中国美术馆》特种邮票1套1枚,面值1.20元。计划发行数量为660万套。该套邮票由于秋艳设计,杨志英雕刻,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胶雕套印工艺印制。

(编辑:单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