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海飞长篇小说《苏州河》

时间:2022年04月22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刘遇

一个人如何流淌成河

——读海飞长篇小说《苏州河》

  千百年前,苏轼泛舟观月,在茫茫的河水之间怆然落寞,说出了“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千古绝唱。大江大河总有无限的包容,将时光与情绪尽数容纳。又是碧波荡漾的那么一条苏州河,上面飘飘摇摇一只小木舟,于无声处将上海的尘埃与声响尽数容纳。

  《苏州河》是小说家海飞计划内的一部新的谍战大作,也是他构想的“海飞谍战世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说以上海滩“神探”陈宝山接手第一起杀人案为导引,接下来接二连三的几出无头案,徐徐拉开了旧上海解放前夕的帷幕。纸醉金迷的小资生活、国共两党的明争暗斗、新旧社会的激烈冲突……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在灯红酒绿的摩登生活之下,隐藏着的是一个处处有间谍、时时有危机的对立世界。这是更为真实的上海滩,表层的风平浪静挡不住河底的泥沙污浊,危机如旋涡一般暗涌,空气中总是飘散着浓厚的血腥气与火药味。

  相对于一般的在情节曲折上做足功夫的谍战小说,《苏州河》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人物的塑造与人情冷暖的描写。塑造小说人物最能彰显作者的功底。看小说中的人物,要在大环境中看,要在极端选择下看,要在利益关要处看,要在大情大义下看。《苏州河》中的陈宝山,正是如此一个经得住细看,经得住用旷阔雄浑的背景衬托出的人。小说的开头,陈宝山是一位一心扑在真相上的警探,小说的结尾,他仍然是那个以追求真相为第一目标的警察,在诱惑前不动心,逼迫前不折腰,外在上是个固执忧郁的警探,底子里是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君子,所有的背叛与伤害都不曾影响到他。陈宝山身上的冷静与淡然,像极了他家旁边流过的那条苏州河,河水淌走了多少情思,浓重的被冲淡、厚实的被融化、强烈的被安抚,最后剩下的是这条美丽的看不出深浅的河流。

  陈宝山与苏州河从刚开始就有着弥足深厚的情感,也因为苏州河与陈家的家世渊源,格外有一种情分在。陈宝山身上的神秘与历史厚重感,也来源于这条河:他生在苏州河畔,父亲的遗骸随着河水起伏;他死在苏州河中,浓厚的鲜血散在河流中央,苏州河将他的生命形成了一个闭环,也让他在风雨飘摇的上海能够像河水一般包容万物、静静流淌;陈家祖宗三代皆为警察,新生儿不再成为警察,却将要带着苏州河的名字走完他的人生。《孔子集语》有言,“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河水本身无情无义,是陈宝山在潜意识中将自我道德的追求投射到了河水中,他毕生追求的正义与坚定,他血脉里的柔情与诚挚,都如同苏州河的河水一样源源不断地为他提供着力量。

  海飞的文笔一直以来是被褒扬的,且不论其作品中融入骨髓的忧郁,单说他贴近民国时期语言风格的文字语调,也值得一叹。语言是文学的根基,没有语言上的雕琢与运用,文章中浓郁的江南气息就没有机会破土而出,文学作品中的上海滩并不是新创的,而是一种历史与文化的重返。《苏州河》中谍战惊险、人性难测、志向高远,不能不说是一本不错的小说。

(编辑:张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