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生活的诗意抒写 ——评刘笑伟诗集《岁月青铜》

时间:2021年12月01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赵琼

  军旅诗人刘笑伟所著诗集《岁月青铜》是《诗刊》社选编、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的“新时代诗库”系列丛书的第一本。自《诗经》至今,军旅诗便以它特有的壮怀和激越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和灵魂的洗涤。又以其所蕴含的一往无前的锐气、纵横四宇的豪气、捐躯报国的正气这一特质,从而奠定了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特有的从容慷慨、豪放悲怆的审美风貌。而在中国新诗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军旅诗也走出了一条堪称辉煌的道路。现当代文学的每个时期,也都有一批批影响着时代的优秀军旅诗人,涌现在诗歌引领的潮头。尽管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诗风,但他们无一不是以对国家和民族命运广阔的关切,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对所从事的职业随时准备献身的无限忠诚,以其宏大的理想、庄重的态度和无畏的担当,书写着无愧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家国情怀和英雄梦想,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赤诚构建和丰富着军旅诗史册上的每一行诗文。细细品读《岁月青铜》这部由诗人亲身经历、感触、幻想、梦境……这一系列与忠勇相关的生活而化成的77首军旅诗章,“青铜”这个名词,在一瞬之间,就被岁月凝集成了一个与捍卫完全贴合的标本或符号。

  全书共分为四辑,分别从信念、行动、淬炼、反思这四个角度,将一个军人的赤诚之心、坚韧之意、磨砺之行、忠勇之为,全都在金戈铁马的备战之地,在随时都准备去以牺牲换取和平的血肉之躯中,化成了一行行诗句的壮美和隽永。而这些长短错落的语句,又勉力拓展诗歌所能表现的领域,于灵心神思探寻思想境域的奥义之处,彰显诗歌在抒情功能之外感召的维度。军旅生活的精致刻绘,家国情怀的诗意书写,以及启人心智的哲思表达,构成了诗人刘笑伟作品意蕴呈现的最重要的三个徽标。

  对军旅生活的表现,是中国诗歌的重要主题,早在《诗经·采薇》中便有戍边征战生活的描摹,“我戍未定,靡使归聘”,书写了从军将士长年征战之后渴慕归乡的情怀。其后,诸如李白《白马篇》“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以及陆游《水调歌头·多景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等关涉军旅的诗词不断出现。概言之,军旅题材的诗歌或以如椽大笔绘制边塞黄沙漫天下戍卒的坚守,或以细腻笔触发掘长年征战在外将士的隐秘心绪。在军旅诗歌的主旨表达及艺术手法已基本确立的情境下,寻求推陈出新的可能,成为了创制该题材诗歌首先要面临的问题。从刘笑伟的这部诗集中不难看出,他的军旅诗歌在接续书写传统的基础之上,努力挖潜,推进了新时代军旅诗歌的发展。

  相比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军旅中可接触到的物品较为固定,这些长久陪伴的物品,往往会成为军人情感的寄托。“卧在床上/看月光下/红色的血/浸染金黄的骨头/渐渐地/周身又长出一层/绿色的皮肤”(《渐渐地,军装与我的皮肤融为一体》),由军装、皮肤的并置,深入到职责与生命联系的涵义,看似是军装与皮肤概念的互换,更是使命深入骨髓的彰显。“那一年/骑兵这个兵种取消了//大草原上/骑兵的后裔们/依然是战士/他们把勋章刻在了身体上/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骑兵们》),由一匹马,想到战马,再由一匹战马,想到一名战士,再从一些“后人”的身姿上,一眼就能看出他们父辈们曾经的骁勇以及功勋……这些意象递进式的展现,更让读者体味到作者有多么深厚的爱怜和怀念蕴含在其间。诸如刺刀、枪炮、战车、旗帜这些意象,皆贯注了满腔深情,支撑起诗人对军旅生活的热爱与书写。

  诗歌需要歌唱,它不但要以抒情的态度去认知现实,而且更要以歌唱现实去反映现实,藉此来体现诗意的高洁和意象的纯粹。正如他在《朱日和:钢铁集结》中是这样写的:“这是战斗的集群在集结,/在辽阔的、深褐的大漠戈壁疾驰,/翻腾起隆隆的雷声。/犹如夏日的篝火,用暴雨般的锤击, /为祖国送去力量和赞美。”这是一组自信的吟咏,是作为一名共和国的军人用鲜血和汗水谱就的一册道给祖国母亲最真诚的心声。诗歌需要歌唱,就像刀锋,必须要有炫目和穿心的光芒一样。在这样的诗句面前,只要你用心去聆听,一定会听得到诗人在他的诗文之中,是用了怎样深沉的情感,才得以完成如此真诚的、诗意的、崇高的倾诉过程。也正基于这份忠诚,他在他的诗里,又有了更深层次的回应:“大片的歌声,仿佛大漠上分明的马群/饮着一泓亮晶晶的月牙泉/……/大片的歌声在风中燃烧/采集着大量的阳光,为疲倦的落日送行//士兵们聚在一起,扬起青铜的号角/压低黑暗,使自己高于浓浓的夜色” (《大片的歌声》)。

  自二十世纪初新诗这种文体诞生以来,诗人与诗评家都在努力探索着新诗表现客观世界与主观内心的各种可能。这种探索的路径大致可分成两个层面,其一是在广度上拓展新诗所能书写的主题范围,其二是在深度上追求新诗反映世界的程度。以诗歌形象化的语言条分缕析自然万物运行的基本规律,在技法的精雕细琢之外,也尝试着在主旨深度上能够有所突破,这理应成为优秀诗人坚持的志向。作为一名诗人,尤其是一名军旅诗人,如果没有对责任和使命不懈地坚守以及对诗歌向上、昂扬、担当、豪放、宏壮这诸多精神要素的不断重塑,他所写出的所谓的“诗行”一定会在岁月浪潮无情的冲击下,化为乌有,更遑论抵达永生、甚至不朽……“盛满阳光的操场上/练军姿成为必修课/向上向上/阳光越是锤击/我们越要接近太阳”(《拔出军姿来,你就是真军人》)。“在这一刻/青春在奢侈地燃烧/向火堆中/加入钢铁加入夜色/加入奔腾的想象/加入一切可以加入的东西/让声音中的火焰/瞬间光芒万丈/看啊,夜空在熊熊燃烧”(《拉歌》)。谁能说,这样的光芒万丈,不能代表昂扬?

  当然,作为一名军旅诗人,也不可能时刻生存于营盘之中。在他的铁血之中,当然也有着似水一般的柔情。诗人善于将看似无甚关联的,乃至相互抵牾的物象放置于同一情境之中,通过冲突营造出诗歌的张力。“此生最暖的被子/多想再为它写首诗/却再也写不出/原来的滋味”(《军被,此后最温暖的被子》)。这柔情里的暖意,不单一指向青涩的纯美,也将诗的根须,扎向了故乡的那块土地。

  近40年的诗写体验,近30年的军旅人生,变换的是曾经的物是人非,坚守的却是一颗热血的诗心。但作为要引领时代诗歌潮流的军旅诗,作为一名优秀的军旅诗人,如果一味地将炽热的情感全都倾注于以个体为载体的诗意之间,那是完全不能够胜任这一角色的。“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勇毅果敢、敢于牺牲这才是这本军旅诗集所要表述的一个主题:“他把骨头当做琴弦/每个漆黑之夜/在大漠深处敲响铜声”(《朱日和的“狼”》)。当你屏住呼吸,一口气读完这些诗句,你是否看到了一位纵横沙场、武艺超群的铁血军人?你是否已被诗中的正气、血气和豪气所激励?你是否体会到了诗人用一种英勇无畏的指引,对我们每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和英雄梦想的赤子又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大凡卓异的诗人多具有独特的本领,将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状貌以诗化的文字作艺术性展现,将人世间那些或显或隐的共通心绪巧妙地剖解出来,润物无声,启迪心智。刘笑伟的诗歌以精致绵密的意象,刻绘以忠诚为底色的军旅图景;以颇为细腻的笔触,彰显故乡、祖国间的同构关系;以描写对象的张力营造,呈现外物触动之后的灵心哲思。观照这些诗歌展现出的意蕴,一位拥有善感之心、睿思之心、赤诚之心的军旅诗人清晰可见;通过这些诗篇,我坚信,这部诗集必将会在新时代军旅诗歌发展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编辑:包梦暄)